您当前位置:大会首页->媒体聚焦
“两高”报告为民解“法结”、化“心结”
作者:     来源: 中新社    发布时间: 2021-3-9 10:03:27
 

  (两会观察)“两高”报告为民解“法结”、化“心结”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张素)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解决案件的“法结”,化解人民的“心结”,成为“两高”报告的注脚。

  

点击进入下一页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解“法结”,在于筑牢法治这一“刚性”依托。

  严打暴恐犯罪,坚持除恶务尽,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违法所得无处藏匿……一如既往,今年的“两高”报告以数据和案例彰显司法力度。曾经被判死刑却“死而复生”再作恶的孙小果伏诛,赵正永、赖小民等“老虎”伏法,“两高”报告点名这些案例,也为震慑潜在不法分子。

  两份报告均关注网络治理。过去一年,在刑事案件总量下降的背景下,检方起诉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两高”重申,决不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

  打铁如何自身硬,在报告里有迹可循。去年,被羁押近27年的张玉环获无罪释放,“两高”谈及此案强调“有错必纠”,启动问责程序。针对“纸面服刑”“提‘钱’出狱”,“两高”强调“坚决查处”,并决心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纯洁法院队伍、打造检察铁军。

  化“心结”,在于涵养德治这一“柔性”保障。

  法治重在事后处理,德治意在前端预防。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在2016年、2019年先后突破2000万件和3000万件关口的情况下,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同年,诉前成功调解424万件民商事纠纷,同比增加191%。数字一降一升,可见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发挥成效。

  遇到多年难结案件,最高检要求检察长接访办案,以听证形式公开审查。去年四级检察院组织听证2.9万件,是2019年的十倍有余。各方把事说清、把理辨明、把法讲透,方能案结、事了、人和。

  报告里不乏司法机关采取的暖心之举。维护民众安全,涉及“舌尖”“针尖”“头顶”“脚底”“出行”方方面面;疫情之下,用暂缓强制执行措施、采取“活封”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加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等规定,加强保护人格权;严惩假借“以房养老”坑害老年人等违法犯罪,促请职能部门消除“数字鸿沟”,这些内容亦见温度。

  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更需推动法治与德治同频共振。一方面,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依法加强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进行整治。

  这在报告里也有体现。当人们有感“诚信危机”时,法官和检察官严惩“碰瓷”违法犯罪,让“文抄公”原形毕露,运用法治手段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民法典施行前后,法院和检察院开展普法宣传,以小案例阐述大道理,让法律和道德融入心间,成为个人的自觉、社会的信仰。(完)

责编: 陶影
版权所有:公民与法治杂志社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